四川金融監管再升級
非法投資理財將被清查
隨著四川民間的金融危機繼續發酵,地方監管部門對于民間理財咨詢公司的治理再次升級。近日,四川省的工商局、銀監局、證監局聯合發布關于理財咨詢公司非法從事金融活動的公告,警示非法投資理財公司風險。
該公告指出,投(融)資理財信息咨詢類公司屬于中介服務類企業,不能從事證券投資、投資理財等金融業務。但是,部分此類公司違規操作,存在虛假宣傳、誤導宣傳、資金歸集、資金代償問題,甚至涉嫌非法集資或變相非法集資、集資詐騙、非法發行股票等違法行為。
四川銀監局和四川證監局相關人士向《中國經營報(博客,微博)》記者透露,“此次公告由四川省工商局牽頭主導,且經由省政府指示。”有業內人士透露,此次四川省證監局也聯合發出警示是因為當地通過免費股票講座等方式從事非法證券投資的現象開始增加。據了解,這次公告是繼年初成都工商局暫停投資理財批復,重手整治地下金融之后,監管部門的管控再次升級,或將引發對非法投資理財公司的清查。
成都千家理財公司亂象叢生
隨著民間融資理財在法律和制度層面得到認可,民間借貸由“地下”轉為“地上”,但一些核準經營范圍為“投資理財信息咨詢”的企業,違規從事金融業務、非法吸納民間資金、涉嫌非法集資。
尤其是去年下半年開始至今,四川部分地區的投資理財類公司數量逐漸增多,但卻良莠不齊。
早在今年2月份四川省中小企業信用與擔保協會民間融資與擔保分會會長王永其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就曾表示,“去年到現在,整個四川省范圍內理財公司數量成倍增長,僅成都一地就有將近千家。雖然我們先后幾次提高入會門檻,還是阻擋不住新會員單位的申請熱情。為了保證協會單位的信譽和質量,同時為了便于監管,去年年底我們暫停了新會員單位的申請。”
有業內人士指出,“相比信托,通過設立有限合伙企業基金的模式進行投資理財更加靈活,除工商登記外,并無直接行業監管部門。一旦項目方出現問題,有限合伙人將自己承擔損失。此外,很多投資理財公司的擔保公司多為自身子公司或者關聯公司,更有甚者,一些投資理財公司老板本身就是地產商,設立投資理財公司目的是通過非法集資為其地產項目輸血。”
監管部門曾預警稱,“在二三線城市出現較多的手法有以投資養老公寓、異地聯合安養為名,以高額回報、提供養老服務為誘餌,引誘老年群眾"加盟投資";通過舉辦所謂的養生講座、免費體檢、免費旅游、發放小禮品方式,引誘老年人群眾投入資金等方式。”
三部門聯合警示
頻頻發生的非法金融案件已經引起了監管部門的關注,四川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網站此前曾發布消息稱,內江市聚鑫融資理財咨詢服務有限責任公司通過廣告進行虛假宣傳,屬于違法行為。
除了工商局之外,今年6月份四川銀監局也開展了針對非法集資的相關活動。
據四川銀監局統計梳理,目前非法集資的最新表現形式主要有六種。除了上述打著P2P旗號的非法集資手法外,還有部分涉及金融機構、金融產品。其主要為:假冒民營銀行的名義,借國家支持民間資本發起設立金融機構的政策,謊稱已經獲得或者正在申辦民營銀行的牌照,虛構民營銀行的名義發售原始股或吸收存款;非融資性擔保企業以開展擔保業務為名進行非法集資。
借擔保為名進行非法集資主要涉及兩個方面:一是發售虛假的理財產品;二是虛構借款方,以提供借款擔保名義非法吸收資金。
5月下旬,四川省證監局曾組織了一場防非法活動的宣傳會,提醒投資者對非法投資咨詢活動保持警惕。而在此之前,四川省證監局還聯合成都警方對一起公開舉辦的股票投資講座進行了突擊現場檢查。
有當地金融界人士認為,此次三部門聯合發布公告預示著監管部門對民間投資理財的監管升級,或將清查非法投資理財公司。
而四川當地一位從業人士告訴本報記者,“隨著政府政策的收緊,四川民間金融的熱度開始逐漸退卻,很多能鉆的空子都沒法鉆了,即時投資理財公司聚集的時代8號(成都市投資理財聚集的寫字樓)已經有不少投資理財公司開始關門,一些有影響力成規模的公司也準備開始消化存量,不增加新業務了,存量消化完之后便開始轉行。”